清洁能源蓬勃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22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举行,链博会五大链条之一的清洁能源链聚焦光伏、风电、氢能、传统能源低碳化、传统能源与风光氢协同发展、智能电网、储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呈现清洁能源行业产业链的新动态和新趋势,促进多能互补,融合发展,推动清洁能源行业加快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在过去的30年间,全球 55%的累计排碳来自电力行业,电力行业 80%排碳来自燃煤发电,而随着全球电动化的推进,未来电力占二次能源比重将不断增加。因此减少燃煤发电比重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清洁能源产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清洁能源产业正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长景春梅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比重达71%;新增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54%以上。“也就是说,风电、光伏无论是装机还是发电量,都是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双重主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国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景春梅说,这主要得益于可再生能源装机不断实现新突破。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景春梅谈道,新能源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光伏+农业”“光伏+交通”“光伏+建筑”“光伏+生态治理”“水风光一体化”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应用场景持续创新,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正加快形成。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无限。景春梅表示,按照双碳目标,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意味着平均每年的风电、光伏新增容量不低于7500万千瓦,这为我国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双碳目标为储能、氢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景春梅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
我国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的态势,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景春梅说,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目前,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氢能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但整个产业链在提高技术水平、自主技术方面不断进步。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际化水平是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景春梅分析道,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不断加大,国际竞争优势凸显,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有力支撑我国新能源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新阶段。当前,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达70%。“但目前新能源产业走出去也面临一些挑战。”景春梅说,未来应针对新能源的迫切需求,加大投入,集中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景春梅认为,链博会将为清洁能源链上下游,在商品贸易、技术合作、标准规则的制定和对接方面,提供很好的平台和交流契机,也会促进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为更好发挥首届链博会的平台作用,景春梅建议,应争取实现三个“结合”,即博览会综合展与专业展相结合,论坛交流与商务洽谈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以此推动各方共同探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此外,应充分发挥对外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纽带和媒介作用,在全球化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各方积极参与合作,进而达成丰硕的合作成果。